大家在生活中一定都会有类似这种体验:下班回家刷抖音刷到忘记时间,废寝忘食地看一本自己很喜欢的小说,周末在家打游戏感觉很快就到天黑……你会全神贯注沉浸在眼前的事物中,完全忽视了时间、空间,甚至自己的存在,而且从这种状态中出来的时候,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就称之为心流(Flow Experience)。
本文从心流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心流体验产生的条件、过程、结果,探索心流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炼出有利于用户产生心流体验的产品设计要素。
「心流」,是过去几十年最伟大的心理学概念之一,它是由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 1960 年代所提出的一种积极心理学概念。
米哈里教授把心流体验(Flow Experience)定义为 :
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入到某项活动中的感觉,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而且伴随着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明确目标;
适时有价值的反馈;
游戏化设计;
抓住注意力;
提升控制感。
根据目标设置理论,目标本身就具备激励作用。明确的目标是为了告诉用户这个产品或是界面能够完成什么任务,一般来说,大部分用户并不会去关心产品的架构是怎样的,他们更在乎这个产品或界面能帮他们完成怎样的任务。
在设计过程中不应让用户有困惑的感受,所以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要保证用户操作每个步骤都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并且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操作条件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如何使用并激励他们去实现所要进行的操作。用户一旦很清晰的看到自己通过产品能达到怎样的目的,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去努力,从而慢慢进入心流状态。
就像人与人交流的时候,也是非常注重反馈的。不论是给领导反馈当前任务的结果,还是回复朋友的信息,大家都喜欢能即时给自己反馈的人。
反馈也是让用户进入心流的关键条件之一,适时有价值的反馈可以避免用户意识流的削弱或中断,让用户明确自己的位置,有价值的反馈存在「正负」反馈的的区别:
正面反馈是指肯定用户的操作,打消用户的顾虑,建立用户信心的反馈,适时的正反馈能够给用户愉悦的体验,使用户对产品产生潜在的好感;
负面反馈则是指在输入不合审核要求、操作出错,或者产品本身存在的不可忽略问题的反馈。适度的负反馈能让用户明确交互情境,以便提高交互效率,有利于产品体验。反之,过度频繁的负反馈会产生反作用,影响交互意识流。
因此有价值的反馈一般指的是用户完成交互操作后有体验价值的反馈(如下图淘宝购物后的物流反馈)和效率价值的反馈(如下图操作有误的 toast提示)。
tips:
不应让反馈给用户造成压力,通过较少的反馈方式传达同样的信息;
反馈形式要直观、自然,不应打断用户的意识流;
反馈速度要足够及时,据心理研究,0.14s是人类感知因果的最长时限;
反馈应更智能化,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产品往往会更快让用户进入心流通道。
游戏化设计(挑战与技能的匹配)也是激发心流产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我们可以理解为把游戏化融入产品设计中,游戏化是通过让用户参与游戏化场景,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果。通过游戏化设计,能够提升产品的吸引力,激发用户的兴趣,从而保证用户的心流体验。
游戏化设计非常重视人的行为动机,它是站在人的角度去设计,而非是站在功能的角度去设计。Yu-kai Chou 花了十年的时间去研究游戏,创建的游戏化设计方法理论——《八角行为模型》(如下图),可以看到用户爱玩游戏的理由,基本都离不开图中所示的八大核心驱动力:
使命感;
成就感&进步;
收集&拥有;
稀缺感;
规避损失;
彩蛋&奖励&神秘感;
社交&竞争&合作;
赋予能力&授权。
这八大核心驱动力能够在交互中影响用户的行为,不断刺激用户来执行预期的行为。